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解答》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專題

 

 標準答案 學生答案
配分:[10.00]
得分:
1. 國家刑罰權之有無及其範圍為目的之有關行為程序有哪些?
  1. 偵查
  2. 起訴
  3. 審判
  4. 執行
配分:[10.00]
得分:
2.

我國於何時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1. 民國100年1月1日起施行
  2. 民國101年1月1日起施行
  3. 民國102年1月1日起施行
  4. 民國103年1月1日起施行
配分:[10.00]
得分:
3. 任何人因逮捕或拘禁而被奪自由時,無權聲請法院提審。
配分:[10.00]
得分:
4. 男狂叩盯梢前妻,前妻報警後,警方可依哪法聲請羈押?
  1. 性平法
  2. 跟蹤騷擾防制法
  3. 兩公約施行法
  4. 刑法
配分:[10.00]
得分:
5. 警察機關受理跟蹤騷擾行為案件,應即開始調查、製作書面紀錄,並告知被害人得行使之權利及服務措施。
配分:[10.00]
得分:
6. 刑事訴訟無罪推定之基本原則,指人人在法院或法庭之前,悉屬平等。
配分:[10.00]
得分:
7. 檢察官於偵查中,應貫徹「偵查公開」原則。
配分:[10.00]
得分:
8. 警方發現民眾車子車頭撞凹,警方可以攔阻民眾合理性懷疑。
配分:[10.00]
得分:
9. 法院的法官穿的法袍,通常以黑色為底,鑲色藍邊。
配分:[10.00]
得分:
10.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全文共53條,規定了公民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基本自由。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解答》政府內部控制監督作業

 

 標準答案 學生答案
配分:[10.00]
得分:
1.

稽核資訊涉及隱私、機密、不法或不當之行為,不宜揭露予所有報告收受者時,得另單獨作成報告揭露。

配分:[10.00]
得分:
2.

以下有關績效稽核之敘述何者正確?

  1. 衡量稽核項目之資源使用是否具有經濟、效率及效果
  2. 提出可能提升績效之建議
  3. 就機關未來有關管理及績效重大挑戰事項提出預警性意見
  4. 以上皆是
配分:[10.00]
得分:
3.

各機關內部稽核所發現之內部控制缺失,應至少每幾個月將追蹤該等缺失改善情形簽報機關首長核定,直至改善完成為止?

  1. 無須追蹤
  2. 6個月
  3. 9個月
  4. 12個月
配分:[10.00]
得分:
4.

各機關每年應至少各辦理一次年度自行評估及年度稽核。

配分:[10.00]
得分:
5.

各單位主管人員本於職責就分層負責授權業務執行督導是屬於下列何項監督作業?

  1. 例行監督
  2. 自我評估
  3. 內部稽核
  4. 以上皆非
配分:[10.00]
得分:
6.

內部稽核單位針對稽核項目應以全查方式辦理稽核工作,以蒐集及查核充分且適切之稽核證據,據以支持稽核結論。

配分:[10.00]
得分:
7.

各機關若自行評估之評估情形係落實,惟經上級主管機關提出與該評估重點有關之內部控制缺失等意見時,該評估單位應於內部控制或內部稽核相關會議提出檢討報告及改善措施,並由內部稽核單位追蹤其改善情形。

配分:[10.00]
得分:
8.

各機關應辦理之監督作業包含例行監督、自我評估及內部稽核。

配分:[10.00]
得分:
9.

各機關得視業務需要調度稽核評估職能單位人員針對目前負責承辦業務執行內部稽核工作。

配分:[10.00]
得分:
10.

內部稽核單位執行內部稽核工作期間,如發現重大違失或機關有受重大損害之虞時,應如何處理?

  1. 立即報警
  2. 立即通知新聞媒體
  3. 立即簽報機關首長
  4. 立即發布於社群網站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解答》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與臺灣民主發展的歷史刻痕

 

 標準答案 學生答案
配分:[10.00]
得分:
1. 下列何者是由政治受難者林池,取其「主持正義」的寓意而設計建造的?
  1. 神獸獬豸水池
  2. 仁愛樓看守所
  3. 軍事法庭
  4. 第一法庭
配分:[10.00]
得分:
2. 兩公約可謂是人權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
配分:[10.00]
得分:
3. 下列何者並非國際人權法典的一部分?
  1. 世界人權宣言
  2.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3.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4.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配分:[10.00]
得分:
4.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是發生在哪個年代的重大事件?
  1. 1950~1960年代
  2. 1970年代
  3. 1980年代
  4. 1990年代
配分:[10.00]
得分:
5. 下列關於白色恐怖的敘述哪些有誤?
  1. 「白色恐怖」一詞,起源於俄國十月革命
  2. 白色本身並沒有任何貶抑的色彩
  3. 芬蘭、美國等國反對蘇聯共產黨勢力擴張的行為,有一部分也被稱為白色恐怖
  4. 在臺灣,「白色恐怖」一詞大多用來稱呼1960年代至200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對異議分子的迫害
配分:[10.00]
得分:
6. 臺灣於2009年正式通過《兒童權利公約》的施行法及國內法化,為我國第一個正式通過施行法及國內法化的國際人權公約。
配分:[10.00]
得分:
7.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裡的仁愛樓看守所,是美麗島事件進行軍法大審的地方。
配分:[10.00]
得分:
8. 「兩公約」是指哪兩部國際人權公約?
  1.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3.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4.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配分:[10.00]
得分:
9. 下列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描述,哪項有誤?
  1. 是亞洲第一座結合歷史遺址,闡述威權統治斲傷人權歷史的示範博物館
  2. 必須協助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之保存及活化
  3. 意味著站在國家的高度,以政府的力量,促進當代社會面對威權統治時期人權受害的歷史
  4. 於2017年正式成立與揭牌
配分:[10.00]
得分:
10. 人權是每個人都享有或應享有的權利,不因性別、種族、年紀、國籍、階級、信仰、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