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答案 學生答案 |
配分:[10.00] |  得分: | 1. 請問下列選項,哪些屬於人權影響評估的執行者?(複選題)- 學術機構
- 政府機關
- 利害關係人
- 民間社團
| |
配分:[10.00] |  得分: | 2. 並非全部的人權項目都必須同時在人權影響評估中加以評量,而是可選擇特定之人權,如健康權或是生活水準權進行評量。請問以上敘述,與人權影響評估的哪一項態樣有關?(單選題)- 對象與主體
- 人權項目
- 評估過程與方法論
- 評量內容
| |
配分:[10.00] |  得分: | 3. 若要進行人權影響評估之議題與外籍配偶有關,就應以外籍配偶做為評估之對象。請問以上敘述,符合人權影響評估的哪一項態樣?(單選題)- 評量內容
- 評估過程與方法論
- 人權項目
- 對象與主體
| |
配分:[10.00] |  得分: | 4. 人權影響評估要釐清與確定的外在範圍,包含了要評估的政策本身、政策相關法律規章,以及政策產生與形成的外在背景,例如經濟背景、社會因素背景與其他背景因素。(是非題) 
| |
配分:[10.00] |  得分: | 5. 請問下列關於準備報告之敘述,哪些是正確的?(複選題)- 由準備報告可以看出,人權影響評估只是政府內部的文書作業。
- 儘管準備報告的公開,可促使社會大眾對相關議題的討論,但這並不能幫助政府施政正當性獲得支持。
- 報告評估過程以及使用之方法論,是政府施政應公開透明之必要義務。
- 準備報告是將評估工作與結論做成報告並公開,讓大眾知道有哪些政策或措施可能對人權造成不利影響。
| |
配分:[10.00] |  得分: | 6. 請問下列敘述,哪些屬於人權影響評估執行的理由?(複選題)- 出現在政策制訂過程,使人權主流化。
- 評估過程與方法論。
- 驅使國家政策,從人權意義提供正當性理由。
- 有責性與跨領域方法
| |
配分:[10.00] |  得分: | 7. 請問以下敘述,哪些屬於人權影響評估之要素?(複選題)- 分析
- 公眾參與
- 蒐集證據
- 有責性
| |
配分:[10.00] |  得分: | 8. 請問以下敘述,哪些屬於人權影響評估之步驟?(複選題)- 資訊透明
- 篩選
- 公眾參與
- 輪廓界定
| |
配分:[10.00] |  得分: | 9. 請問下列關於國際人權規範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複選題)- 因為有國際人權規範,因此可以避免人權在請求權上的困境。
- 國際人權規範不等於法律。
- 國際人權規範只是提供人權的標準,因此在適用上可以做彈性的調整。
- 國際人權規範等同於法律。
| |
配分:[10.00] |  得分: | 10. 請問以下敘述,哪些屬於資訊透明的範疇呢?(複選題)- 政策資訊透明
- 國家須尊重人民有自由查詢與接收資訊之權利
- 相關利害關係人資訊透明
- 政策各方面影響資訊透明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